【大坑三怪亭】
這陣子終於秋涼,又到了適合去郊外尋幽探秘的季節,企鵝也心癢癢。一位很喜歡探索廢墟的鵝友教路,其實在大坑徑的山坡上,就有一些隱藏在密林中的「#遺跡」。那些「遺跡」目前沒有官方名稱,連銅鑼灣街坊也未必知道,卻在 #探廢界 相當有名,人稱是「#大坑三怪亭」!
這些亭到底怪在哪裡?廢墟或遺跡,不都是隱藏在荒山野嶺的嗎?何以在銅鑼灣就有?而且,由利園坐小巴,約十分鐘就直達遺跡的其中一個入口!鵝為了滿足好奇心,就跟鵝友闖上山,一同探個究竟。
【戰前涼亭仍屹立不倒】
雖說「遺跡」就在馬路邊的山坡上,但單單站在路邊卻難以目睹。鵝來到大坑二號食水配水庫,只見一條畢拉山居民上落山的捷徑。鵝友卻無視這條小路,直接鑽入密林中,鵝唯有硬著頭皮照跟,以免迷路!豈料才在林中走了不到五分鐘,就來到傳說中的三怪亭之一!
第一個亭子有四根柱子,但頂部並非如中式亭子那樣工整,而是呈不規則的矩形,以厚實的混凝土和鋼筋建成,談不上美觀,但勝在質樸不花巧,加上有些歷史的風霜感,確是有一種遺跡的破敗之美。
鵝翻查「日據香港空間史研究,1941-1945」的地圖和圖片,後來歷史學者鄺智文博士亦給鵝展示了高清圖片和三維模型,發現怪亭至少在1940年代已經出現,而且至少有五個。當時這個山頭仍是光禿禿的,不像今天被密林遮蔽。試想像在炎炎夏日,如果沒有這些涼亭,上落山的人肯定會被曬死!按常理推斷,亭子因修路而建,讓人在山上中途小休。從圖片和舊地圖看來,#虎豹別墅 的虎塔後方,本來是沒有明確的山路的,但在1940年代開始就出現一條山路,由虎塔後方接駁畢拉山和渣甸山原有的山路,每隔若干距離就有亭子相連。這可說是虎豹別墅的「走後門」路徑,因此,也有人推測修築山路和建這些亭子的,就是胡文虎家族。
【可能和 #胡文虎家族 有關的山路和亭子】
目前,鵝無法證實這個說法,不過抵達第二、三個怪亭,看到其造型時,又覺得這個推斷頗合理。
鵝和鵝友沿著亭子之間斷裂的梯級爬下坡,往第二和第三個亭子進發。鵝一邊走,一邊驚嘆,如果這些亭子1940年代已經存在,鵝正踩在有七十多年歷史的梯級上!任風吹雨打,這些亭子仍屹立不倒,樓梯亦「一息尚存」,鵝就覺得很不可思議。不過大家不要以為沿路都有梯級石階,有些路段須披荊斬棘、手腳並用才能下坡呢!
來到第二個亭子,那是三個怪亭之中最浮誇的一個!三角形的頂部很有異國情調,完全不像中式建築,反而具東南亞風格。看圖片,跟山下的虎豹別墅和萬金油花園的塔和亭子完全沒有違和感。而且這個涼亭還設有露台,圍欄彎彎的,半包圍著亭子。試想像,昔日山上沒有樹林,倚在這個露台上,就可以看到無敵的維多利亞港景色!
第三個涼亭,毫無疑問是走「虎豹別墅」風格。四角亭子的每個角都是凸出的圓形,四條柱子雖已非常斑駁,但仍可看出是在模仿樹幹,跟現在新加坡 #萬金油花園 中的一個亭子同出一轍!
雖然這一切都是推測,但光是想到,香港仍有跟虎豹別墅可能有關的遺跡,就令鵝興奮不已。這個建築群在香港已消失,唯獨這三個失落的亭子,仍隱約滲出絲絲的「虎豹風格」,也是一個時代的註腳。
參考資料
日據香港空間史研究,1941-1945
LIN TSAI LIN〈深度遊訪「身世坎坷」的新加坡虎豹別墅,「怪美的」更吸引年輕人!〉
Comments